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農舞台Canteen

農舞台的Canteen午餐供應時間只到下午2時. 看一看手錶, 下午1:58!!! 馬上拔腿跑到Canteen. Canteen的嬸嬸很好, 她說雖然過了幾分鐘, 但也讓我們進去. 她先在一張沒有人的桌子上放下一個寫著"食事中"的牌子, 叫我們坐好, 再去購票.

農舞台的Canteen是自動餐形式, 每人1500日圓. 付款時, 收銀員會給你一個大大的碟子, 然後, 你就可以自己夾食物.

新潟縣的名產是越光米, 這裡當然是提供魚沼產定的越光米, 越光米其實單獨吃已經很好吃. 因此, 有幾款米, 分別是加了蔬菜, 香菇的.

松代一帶全部都是農田, 南瓜, 蕃薯, 茄子, 牛蒡, 春菊等新鮮蔬菜當然不在話下, 也有不同的漬物. 非常鮮甜可口.

Canteen本身的設計非常漂亮, 首先是落地玻璃窗, 窗外正是農舞台的重要地標, 梯田. 圓桌子全部是鏡面,  而天花是松代風景的燈箱, 因此, 鏡面反映出松代的風景時, 即是在室外, 也好像置身室外一樣.

大部份越後妻有在大地祭的展品在展覽期過後便不會再向外展覽. 但農舞台是常設的設施. 有機會到新潟的朋友, 不妨到松代的農舞台吃一個自助午餐啊~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華道 and Toyota?

華道,也稱為生け花,顧名思義,就是插花。日本的華道有很多流派。在香港,池坊及草月流是比較出名的流派。

生け花,就是用鮮花、草、木做型成供觀賞的作品。
在農舞台的附近,有一輛“停泊”在草地上的白色Toyota。車子頂部頂著一根枯了的樹幹,樹幹的尖端則綁著100條紅色的帶子。這個是上野雄次的作品。這台白色Toyota是他的愛車,稱為限界号。

上野雄次本身是一名華道家。他在農舞台的展覽室內有另一個作品,是以枯木、廢物做成。
我對這位華道家產生興趣是因為這台限界号不是四平八穩的放在草地上; 而是45度傾斜在一個木架上。
在youtube有一段視頻是拍攝這台車如何架在木架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i-E08k98o

華道的花器一般是用陶瓷、藤、竹製作。這台Toyota則成為了花器。枯木頂部的100條紅色布帶,據說是附近學校的100名學生寫下的100個願望。

這個作品並不是50天也這個架在大架上,偶而也會放下來,四出巡遊。
我對華道實在是亳無天資。不過,看完youtube的片段,倒是為製作者的心思,給了一個讚。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松代里山 ~ 空氣的流動

掛在窗邊的風鈴,隨風擺動,清脆的鈴聲,為這悶熱的夏天,帶來了一點清爽的氣息。
地板上放了幾只風車,是早陣子由附近的小學生親手做的。用力吹向這些風車,風車嘩啦嘩啦的轉動。
風,空氣的流動,真是有趣的東西。眼睛既看不見她的形狀,也無法用手抓住她。我們卻知道他的存在。
氣流部是一個藝術團體的名字。他們的創作主要是包圍著空氣或風等不能用肉眼看見的東西作為題材。利用工作坊,讓大眾一起參與,一同感受平時我們甚少留意的大氣的流動。
離開黃金遊戲室,下一個展品就在轉角,稱為松代里山氣流部。
氣流部的藝術家跟松代的居民及學生一起,在此地區搜集不同的植物,有樹葉、野草、野花; 製成標本後,製成風車等玩意,最後陳設在一間廢置的木屋中。
我自問是一個很喜歡“拈花惹草”之人。把樹木、花朵、野草的名字記起來是我的興趣之一。當我看到他的構思,不敢高興起來。
這邊是秋天的楓葉及槭樹,那是春天的野菊。看來這件展品找花了不少時間來搜集野花野草嘛。
風吹進屋子裡,封存在透明片內的草木也照樣隨風擺動。
看不見的東西著實有很多,單倚靠眼睛,會錯過很多有趣的事情。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在這片土地上的白日夢

明明還陽光普照,突然間雨點滴滴答答的打在地上,我們趕緊逃到附近的一間木屋下躲雨。

這間木屋的2樓也有一個展品。

房間的正中間放著一張又大又長的矮桌子,桌子上放了12個裝置。這個裝置叫kinora,kinora也就是19世紀初以flip book手翻書為原理的微電影。

小時候,我也很喜歡畫火柴人公仔跑步、打跟斗的手翻書。所以,看到這個作品,有點親切的感覺。

每一部kinora訴說著一個月份,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主角,但都是圍繞這片土地的故事。

此作品的名字為<土地に見る夢>,到底在這片土地上可以夢見怎樣的夢?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黃金遊戲室 ~ 松代地區

我把手上的車票交給車掌,拖著行李下車,一級一級的登上階梯,推開玻璃門,左邊是一間紀念品店,賣著松山一帶梯田的相片集、松山常見的笹團子、還有蕎麥麵等當地名產。右邊是越後妻有大地祭的資料中心。有祭典的資料、地圖、作品介紹等等。
我還未決定是否買3000日圓的大地祭通行証,因此,決定先到今晚投宿的地方放下行李。
出了火車站,天氣好得不得了。剛才在長長的隧道中,讓我忘了藍天的樣子,現在,我又可以再欣賞這篇蔚藍的天空。
火車站前有一個停車場,穿過停車場,左邊有一條通路往民居去,過了馬路左轉走8分鐘左右便可以看見旭堂旅館。
由於一早已打了電話給老闆說我會坐這班火車,老闆也早早在門口恭候。本來我以為要先做check in的手續,他卻跟我說,你行李可先放在這,你出去逛完,晚上回來再辦也不遲。
於是,我把行李箱放下,跟老闆說再見便到朋友投宿的地方。
朋友投宿的地方是一間有好幾年也沒有人住的房屋。房子是用木造的,共兩層高,地下是起居室,二樓有幾個榻榻米房間。
聽說,在他們住進這房子前,本幢房子都是蜘蛛網及蜘蛛。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清理好。即使如此,偶然還會看到蜘蛛在房子的角落。
住在這房子的是從香港來的農夫及義工。稍後我會再介紹他們的工作。

這房子的其中一個空間也是一件藝術品,名叫黃金遊戲室。
脫了鞋子,踏在紅色的地毯上,在微黃的燈光下,牆上被一大片貌似黃金的花朵舖滿。花海中有幾個佛像。另一面牆有一個世界地圖,地圖是用麻雀砌成的。再另一面的牆壁上是不同風格的地毯。有一道階梯在左邊,我小心翼翼的爬上去,也避免不到吱嘠的聲音。二樓是榻榻米的閣樓,正中間竟然放著一部自動麻雀機... 4個座位上放著4頂帽子,旁邊還有計算機及計分牌...
我一面感嘆著作者的創意,一面看著牆上的面具便感到好笑。聽說每周五及周六的晚上6點開始,此房間會舉行麻雀大賽...
這一類的室內展品是需要通行祭才可以入內參觀的。我覺得還蠻有趣的,最後決定付此3000日圓。
藝術,有些時候真的很難懂。但猜猜藝術家在創作背後所下的功夫卻是一件有趣的事。
在一間原本已廢置的木屋,搭建出藝術家心目中的藝術品,我覺得是不錯的想法。在這個越後妻有大地祭中,藝術家可以不用考慮有沒有空間,展品可以放多久,只管儘情做出他們喜歡的東西。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穿過時光隧道 ~ ほくほく線


票務員在火車票上打個洞,示意我們往對面的月台登車。我們拖著行李,爬上木製的樓梯走到3號月台。火車早已在停3泊在月台等候。車廂外有開門的按制,我們按下開門的按制,隨便找個座位坐了下來。一只蝴蝶胡裡胡塗,跟著我們飛進了車廂。她在車廂內飛舞了幾個圈後又飛了出去。我們馬上按關門的按制,免得她又誤闖進來。

這是一輛由2個車廂組成的火車。連我們二人在內,不足十個乘客。火車準時從犀町開出,沿途仍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農田,雖然不知道遙遠的山峰叫什麼名字,我仍舉著相機不停拍著窗外的風景。

位於魚沼地區的松代,是我們這一次旅途的目的地。越過大池いこいの森站後,我們進入了ほくほく線的第一條隧道<第一飯室隧道>。整整3分鐘,窗外漆黑一片,好不容易才重見天日。然而,過了不久,我們又進入第二條隧道<霧ヶ丘隧道>。又一次,渡過了另一個漆黑的3分鐘。出了長長的隧道,再一次看見藍天時,我們又進入第三條隧道<鍋立山隧道>。到底,ほくほく線有多少條隧道?

讓我們先回到鐵道仍未建起的年代。

魚沼地區的附近一帶都是山。在30年代,雖然已經建好了道路讓車子及巴士行走,但每當冬天來臨,下雪的日子,大雪積起來可達7米高。豪雪下,無論是人、是車輛都無法進出。冬天的魚沼地區簡直是與世隔絕一樣。

30年代,松代的村民首次向政府反映出希望在該區建鐵道的強烈願望。然而,在往後30年也完全沒有定案。差不多在60年代,政府才正式考慮建鐵道的計劃。最後,ほくほく線在1997年代才正式開通。

由六日町到犀町,中間經過了多重的山峠。要建鐵道,不單要建橋,還要打通隧道。
ほくほく線總長59300米,而14條隧道的總長度已佔了40320米長。

最長的隧道分別是10,472米的赤倉隧道、9,130米的鍋立山隧道、6,199米的藥師峠以及5,391米的霧ヶ丘隧道和3,788米的第一飯室隧道。

全線共有69座橋,其中最大的橋樑是十日町的信濃川橋樑。

為了在豪雪時期,火車也可以順利行走,必須要解決積雪問題。因此,在軌道及車站上的設計上也下了好多功夫。例如,盡可能用高架橋、橋上有流動的水、車站內有融雪的裝置等。

單是看數字已經可以想像此工程有多浩大。工程如此龐大,但每天使用此鐵路上學及上班的卻只有大概8000人次。大部份車站更是無人車站。下車時,必須把車票給車掌才可以下車。

效能及利益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口頭禪。ほくほく線的成本及效益完全是不相稱的。

兩個香港人,來到一個不能以效能及利益來作標準的地區,將會遇到什麼人和事?即將為你解答。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有一種藝術叫感動,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祭

某一天,朋友跟我說他今年會去越後妻有大地祭。
越後妻有? 這個冬天與世隔絕、夏天只有禾稻的地方,真的值得只為一個越後妻有大地祭坐幾小時的火車去嗎!?
後來,我開始看<天地人>,認識越後國的歷史,漸漸地也對新潟這個地方起了親切之情。
於是,2015年8月,我也踏上前往松代的路途了。

越後國這個名字早在飛鳥時代(702年)已在使用。至於妻有,是指在十日町的盆地。十日町一帶是四面環山的盆地。古時,沿著信濃川到達此地域便不能再前進。因此,妻有也有停止、停泊的意思。

<越後妻有大地祭>便是在越後妻有一帶的所舉行的大地祭典。這個祭典是3年舉行一次。由2000年開始舉辦,今年是第6屆。

新潟縣是全日本下雪量最多的地方。而越後妻有更是豪雪地帶。這一帶主要都是山跟農田。 由繩文時代開始,住在這塊土地上的鄉民,每年均要跟豪雪對抗。然而,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卻種出了越國之光 - 越光米。

在城市的急速發展下,大部份年青人都放棄務農的生活,離開這片土地。人口老化嚴重,65歲以上群組佔了21%。

由於年輕人離開鄉村,做成大量的殺校,廢置的學校,無人住的廢屋,甚至是被遺棄的農田比比皆是。

然而,大自然跟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千絲萬縷的。<越後妻有大地祭>的理念是 "在這個廣闊的里山之中,以里山作為舞台,以美術、藝術作為橋樑,把人與大自然連接起來。

自從上越新幹線以及ほくほく線開通後,從東京到越後妻有只需要2-3小時。

最初,發起人北川富朗跟村民提起這個理念,他們很不理解、也反對。農民們從春天開始, 在融雪後便每一天努力地在田裡工作。藝術? 既吃不飽、也看不懂。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不切實際的東西。 在農田上擺放藝術品後還怎樣種出稻米來呢?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發起人北川富朗第一届藝術祭之前,一共做了2000次的說明會才得到一部份的人支持。最後,在2000年,共有32個國家,148個小組的藝術團體,總共160,000人來到這裡參加越後妻有大地祭。可說是空前成功! 2012年,越後妻有大地祭共舉行了50多天。 一共有500,000人參加。 

除了藝術家外,農村的婦人也會幫忙做便當之類,供給前來參加越後妻有大地祭的人享用。在這個人口嚴重老化的里山,被不同國際,不同年齡的男女老幼充塞了。在老人家的面孔上,再度展露燦爛的笑容。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批評越後妻有大地祭浪費金錢,做不到成效,不設實際。
對於資本主義的社會來說,沒有什麼比效率、回報率、利潤更為重要。

在這短短的三天,在不同人接觸、遠離城市,在山間感受著大自然。
效率、回報率、利潤以外,真的沒有其他了嗎?



誰說要振興經濟必須多起幾個商場、店舖?

藝術不只把人與大自然連接起來,更把村內的人及村外的人連結起來。


我在這裡,從山里及村民的接觸中,得到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感動。

















人魚傳說

晚飯後跟友人談起越後妻有大地祭的種種趣事。很期待明天到松代去。

早上起來再泡一下溫泉才吃早餐,早餐也是自助餐形狀。吃食餐時鄰桌有位可愛的小男生,本來很害羞的,後來也過來想跟我們玩。

吃過早餐後到海邊走走,鵜の浜有一個悲傷的人魚傳說。從前,在這一帶,有一名年輕人跟母親在此生活。有一個晚上,男子在海邊遇上一名女子,從此二人每晚都到此見面。女子是從佐渡渡海而來的,靠著男子點著的常夜燈才可以安全到岸。可是,母親得知後,不容兒子出去,沒有了常夜燈,女子第二天早上被人發現淹死了。男子太過傷心,也投海自盡了。
明明是悲劇故事,為何說是戀人聖地呢?

從酒店走到沙灘,中間是溫泉街,但我們只看到兩間店舖。
走到沙灘,終於看到人魚像,卻有位淘氣的孩子在人魚像上掛了自己的手袋。

回到酒店咖啡室,看到一個魚缸,入面有一只水母。咖啡師說之前在海邊帶他回來養,那時他大一倍。現在沒那麼健康,都縮少了。不過,他真的好可愛。

昨日,酒店職員問我們今天要到那。我說我們要去松代。他說松代這麽遠,就送不到我們了。不過,他可以送我們到犀町。犀町距離酒店3個火車站。犀町是屬於ほくほく線。這樣就不用轉車,不用提行李上下樓梯了。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前往越後國~交通篇

香港沒有直航到新潟空港. 你可以乘坐中國東方航空 (CES)在上海轉機; 或者坐大韓韓空(KAL)到首爾轉機. 不過, 這些航班都要晚上才抵達新潟空港. 對於每秒鐘幾百萬上落的香港人來說, 自然失色不少.
A) 高速巴士篇
從香港出發的話, 可以在東京轉乘高速巴士或新幹線.
從東京到新潟縣的高速巴士大致可以分為兩條路條.
1) 第一條路線: 池袋>越後湯沢>新潟
從池袋出發, 途經越後湯沢, 六日町, 長崗市, 終點為新潟市.
這條巴士路線的班次多. 假如你只是到越後湯沢, 只需要3小時.
而且, 費用比起新幹線便宜. 費用因日子及班次而更改. (新幹線到越後湯沢大概為6000日圓, 高速巴士車費大概為3000日圓)
詳細資料參考: 新潟交通
注意所有車票必須在網上預訂. 不設售票處.
另外要注意下車的地點有時候是在高速公路, 附近沒有巴士接駁, 可能要走15分鐘才到目的地。
2) 第二條路線: 池袋> 高田> 直江津
從池袋出發, 途經柏崎、高田等地, 終點為直江津.
這條巴士路線的班次比較少, 一天只有三班. 車程大概是3.5小時.
費用比起新幹線當然便宜很多. 同樣地, 費用因日子及班次而更改. (新幹線車費大概為11000日圓, 高速巴士車費大概為6000日圓)
詳細資料參考: 頸城自動車株式会社
注意所有車票同樣必須在網上預訂. 不設售票處.
同樣要注意下車地點啊!我在高田IC下車, 假如沒有旅館接送要走20分鐘啊!
B) 新幹線篇
假如你願意用金錢來買時間, 新幹線絕對是你的首選.
1) 上越新幹線
從東京出發的上越新幹線是在1982年才開業的.
由於1971年推出的<全國新幹線鐵道整備法>, 同年決定了建設開通由東京至新潟縣的新幹線.
由於需要建造高架鐵道, 擔心建設工程中帶來嘈音的居民作出強烈的反對. 稱之為<東北. 上越新幹線反對運動>. 一共花了11年時間, 才可以開業. (最初的預算是在方案通過後5-6年內完成及開業的.)
由於上越新幹線的開通, 由東京到越後湯沢只需要1小時30分鐘.
此路線有3款車, 新幹線とき, 新幹線MAXとき, 新幹線MAXたにがわ.
前兩宿可以到達新潟市, 後者只到越後湯沢.
2) はくたか
另一條新幹線是はくたか. はくたか是立山的開山傳說中的白鷹. 1982年上越新幹線開業後, 曾經一度廢止了6年的業務. 隨著2015年北陸新幹線開業, 打通長野至金澤的通路, 現在這條新幹線由東京開出, 經輕井沢, 長野, 妙高高原., 系魚川, 終點為金澤.
這條新幹線由JR東日本及JR西日本共同經營的. 系魚川以西是由JR西日本管理, 而系魚川以東是由JR東日本管理.
但不知為什麼火車到了長野駅就會更換車掌啊...
我的第一站是妙高高原, 考慮價錢的關係, 我曾想過先到新宿坐高速巴士到長野, 再轉火車到妙高高原. 這樣就可以在巴士上多睡數小時.
可是, 在移民局花了太多時間, 最後只好坐新幹線了~
0613 羽田空港 > 0630 浜松町
0637 浜松町 > 0650 上野
0730 上野 > 0915 長野
0922 長野 > 1003 妙高高原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鵜の浜ニューホテル

在鵜の浜溫泉中,鵜の浜ニューホテル算得上是比較便宜的一家。不難酒店很漂亮,房間很大,風呂可以看日落,食物也很好。

我們選的是女性特別plan,酒店特別提供了顏色鮮艷的浴衣。

晚上的膳食是在房間隔壁的房間進行。同樣是有專人服侍。浸完溫泉後,回房間休息喝茶,差不多時間會有服務員來電通知你晚飯已準備好。

走進隔壁的房間,桌子上已放滿食物。首入眼廉的是9道小鉢料理。每一個都用極華麗的小鉢盛放。和牛じゃぶじゃぶ、煙三文魚沙律、魚生極為鮮甜、炸天婦羅採取了新潟縣名產メギス; 還有當地葡萄園<岩之原>出產的紅酒! 最後的蟹肉帶子釜飯好吃到我連一顆米也沒有浪費。果然越光米是最棒的。雖然我始終不喜歡赤味噌,看在他是用蟹來煮,的也乖乖喝完了。

這家酒店的晚餐真的沒站說,加上地元的酒<潟舟>,為晚餐劃上完美的句號。

果然,在新潟,無論米、蔬果、海鮮、酒類都是極為美味。好幸福啊~

鵜の浜的日落

在新潟也有不少溫泉酒店,既然去不到佐渡,我決定對自己好一點。選了在潟町附近的鵜の浜ニューホテル。

就在出發前2天,酒店打電話來確認我是否會出發,會坐什麼車,是否需要接我們。當時我打算從火車站走過去,因此沒予約送迎巴士。

當天遊覽完高田城之時,發現有高速巴士來往高田及潟町。友人對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很感興趣,故此我們決定坐巴士。

上車後查巴士站位置,才發現離酒店有點遠。於是我打電話給酒店詢問他如果從巴士站走到酒店,大概要多久。經過2次坐的士,我大概可以猜得出需要多少錢。如真的太遠,不如坐的士過去。誰知酒店方面說可以派司機過來接我們。真的有點受寵若驚。

巴士到達潟町巴士站,但巴士站是在高速公路上... 這是什麼情況? 正當我很懊惱之際,司機從一旁的樓梯走了下來,原來停車場在上面。幸得他幫我搬行李呢。

鵜の浜ニューホテル是一間頗大的酒店。四圍都是松樹。大堂的服務生幫我們check in後,有一位女服務生幫我們拖行李,沿途又介紹酒店設施,進到房間又幫我們泡茶,又跟我們聊了一會。對於2個女生從香港來到新潟這麽遠的地方,她覺得很厲害。寒暄一輪後,我們出發到大潟水と森公園。

因為服務員提了我們當天的日落是在6時15分。我們特地提前趕回來。

鵜の浜是對著佐渡的海邊。有很長的沙灘。由於是對著日本海,海是一望無際。

今天風很大,波濤洶湧,拍浪聲不絕。白色的浪花拍打著海邊的岩石。水花四濺,好不壯觀。

雖說是在佐渡的對岸,但仍是看不到島的影子。

天空已漸漸由藍色變為黃色,太陽雖然躲在雲的後面,仍隱約看到橙紅色的咸蛋黃所發出的光線。

随著咸蛋黃沈向水平線,天空變得一陣黃、一陣橙。最後太陽終於在那水平線中消失了。

日本海不愧為最佳觀賞日落的地方。無論是在海邊、在酒店房間、還是露天風呂都看到啊~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大潟水と森公園

由於在時間上不容許到佐渡,我更改了行程到鵜の浜。

在鵜の浜附近有一個名叫大潟水と森公園。話說潟町也是從數萬年前開始,被河川的砂土填海而成的,稱為潟町砂丘。加上公園內有大量植物、昆蟲及動物,便來這裡看看。

從酒店走過來只是20分鐘。沿途看到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有鬼灯、蓮花、柿樹、栗子樹。有極多的雀鳥及水鳥。我還好像看到狸貓呢。公園內也有兔子。甲虫、獨角仙、蝴蝶、蜻蜓就也用說了。

這個公園跟濕地公園有點相似。不過是免費入場。回程時看到一對老夫婦來溜狗。對於來自香港的我們很感興趣。又聊了起來。後來他更說要開車送我們回去酒店呢。這裡的人真熱情。

回酒店途中看到田裡種了南瓜、冬瓜; 很有趣。最有趣的是路邊有些野生的韮菜花!! 我們摘了一點點吃,啊~ 好甜啊~

高田公園 : 高田城

越後國的高田藩在戰國時代是屬於越後國上杉謙信的領地。當時,上杉謙信以春日山城為政治、軍事中心。

上杉謙信死後,上杉景勝繼承了他的地位。後來,被豐田秀臣移封至會津。

德川家康得天下後,派六子松平忠輝到越後。松平忠輝是伊達政宗的女婿。他把政經中心由春日山城移至高田。松平忠輝在短時間內(只花了4個月)完成了高田城。據說這是為何高田城是三重三階的三重櫓而沒有天守閣。

德川家康派松平忠輝守越後國,其實是為了防著加賀100萬石的前田利家。

此城雖小,但白壁在朝日光輝下非常漂亮,有著高陽城的別稱。同時,因為城池像貝殼形狀,也被稱為螺城。

從高田車站一出,就看到以高田城為模型的車站。一直直走轉右就是高田公園。走路大概是30分鐘。

城高3層,除了高田藩的歷史外,同時也介紹了春日山城及傳說中的福嶋城。

除了松平忠輝、上杉謙信、上杉景勝、直江謙續外,還介紹了很多人。其中一段吸引我注意的是初花茶入。

話說織田信長愛茶道,其中一件名物是稱為初花的肩衝茶入。信長死後,落在豐臣秀吉手中。據說這是說明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之說。不管如何,初花是肩衝茶入中三大名物。現存於福井市鄉土歷史博物館。

我在高田駅遇上點小意外。話說那兒的coin locker只有500日圓的。只能放20吋的手提行李。而觀光案內所竟然無限期休息... Orz... 最後我竟然是拖著行李箱走到高田城呢。

到達高田公園,首先進入眼廉的是一大片的蓮花池。好像沒有盡頭似的。在戊辰戰爭後,高田藩的財政出現困難,因此在高田城的崛內大量種植可食用的蓮花。每年高田公園都會有掘蓮藕的祭典,市內餐廳也會推出以蓮為主題的膳食。

高田公園的夏天可以賞蓮,春天可是賞櫻的名所。在高田城跡就有2200株櫻花,在青田川也有400棵。4月時,一定很熱鬧!

高田市逢2號,7號,12號,17號有二七朝市。

逢4號,9號,14號,19號有四九朝市。

不過朝市的對像不是觀光客,而是本地居民為主。

在回程時,在商店街看到以直江兼續的愛之盔命名的和菓子。是cream cheese餡! 好好吃啊~ 店家名三野屋。

赤倉溫泉 ホテル太閣

無論是赤倉溫泉還是平の池溫泉,都有很多溫泉酒店。不過,並不是全部都可以在網上預訂。有些可能需要打電話去予約。

今次我選了赤倉溫泉ホテル太閣,主要是看中了他的露天風呂。

從車站回去酒店時,我特地跟巴士司機說我們要到ホテル太閣。因為看官方網頁,我根本不知道要在那下車。後來才知道那個站叫赤倉公民館前。

回到酒店後,趁天未黑,我們先去泡溫泉。露天風呂真的不錯。泉水是從妙高山引過來的,對肌肉疲勞有療效。

晚餐是在個室吃,有專人服侍。侍應聽到我能說日文,好像很開心。她說最初聽到要招侍外國客人,要是對方聽不懂自己的英文怎辦。

這是有12道茶的會席料理。
- 前菜的粟米慕絲非常好吃。
- 向附的魚生也很新鮮。
- 據說柿葉有豐富維他命C,加入了柿葉的麵條還有降血壓及分解油脂的作用。
- 夏天的鮎魚總是很肥美。
- 用枝豆做的饅頭也很不錯。
- 鍋物是在雪室熟成的黃金豚。在新潟可說是名物啦。
- Roast beef連配菜也很好吃。
- 天婦羅是佐渡產的名メギス,配著笹川的玉藻鹽。
- 釜飯是很香的越光米
- 赤出汁是太閣豐臣秀吉喜愛的名古屋八丁味噌。我個人不是太喜歡。
- 最後是香物及蛋糕。

我覺得這餐飯實在很適合配酒。我們點了一枝妙高山吟釀及一枝君之井生酒。全部都喝完呢。新潟的酒真的很好喝~

臨睡前,再去浸了一次溫泉。晚安了!

苗名滝苑

從いもり池ㅡ到苗名滝苑,坐的士需要2000日圓。苗名滝苑是一間吃流水素麵的餐廳。

餐廳分為室內及室外。如此好天氣,當然要在露天座位吃啊。

圓形的桌子上放了一個藤織的筲箕,另一面是一個水龍頭,中間架著一根竹子,水經過竹子流到筲箕中。

我們點了兩份天婦羅素麵。因為蔬菜是來自附近的農田嗎? 南瓜、茄子及青椒也很好吃!

這家餐廳用的水是來自苗名滝。無論是流水麵的水; 還是飲用水。因此,非常冰涼。

把素麵放進竹子的頂部,他們會順著竹子流下來。別以為很容易夾,要中途把麵全部夾到是頗困難的。

在桌子邊有一個魚池,池水養了好多鯉魚。遠一點可看到瀑布的堤壩。在一個四面環山,兼有河流在旁邊流過的餐廳吃飯,真的很寫意。

吃完流水素麵後,我們到旁邊的店家吃雪糕。說是濃郁牛奶味。日本的牛奶實在很好喝。這家店的特色是有很多topping給你自行添加。除了一般的糖漿、朱古力漿、曲奇碎、咖啡粉; 還有rum酒糖漿及其他酒味的topping。非常有趣。

吃著雪糕,我們走到苗名滝。苗名滝原名ないの滝,是當地口語,意指瀑布落下的水聲尤如地震般振耳欲聾。後來漸漸諗成なえな滝。

苗名滝是關川的一部份。關川的河水高田平野一帶水田的主要灌溉的水源。

要注意只有妙高號這輛巴士才會在苗名滝苑附近上下車。錯過了這巴士,可是要走20分鐘到杉野沢的苗名滝入口才有巴士坐啊…

1540是最後一班妙高號的巴士從苗名滝開出,因此我們只好用走的。在路上,我們看到一間中學的田徑隊在練習。應該是來合宿的吧?

杉野沢線的巴士只能回到妙高高原駅... 因此還要再轉一次巴士回去赤倉溫泉呢~

反正不趕時間,就當走車河吧~

池の平いもり池

最初買了新潟的旅遊書,看到關於妙高高原的介紹,馬上愛上這個地方。

妙高山,是二重複式火山。四周被不同的山丘包圍著。分別是赤倉山、三田原山、大倉山、神奈山、前山等等。這一帶正是妙高戶隱連山國立公園,有很多條行山徑。比較有名的應該是<笹ヶ峰一周步道>以<夢見平遊步道>

妙高山跟燒山及火打山稱為頸城三山,是很多登山者所愛的山。

位於海拔2454米的妙高高原上,有一個名叫“平の池いもり池”的池。她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借著高原濕原開發的人工池,主要是用作農業用水。

いもり池種了很多睡蓮。池的四周有一條584米的遊步道,周圍種各式各樣的白樺樹及杉樹; 以及種了10萬株的水芭蕉(即白掌)。因此,每年4月,水芭蕉盛放時,風景非常壯觀。

從ㅑいもり池向妙高山望過去,山的形狀好像一只鷲展開翅膀。山的倒影在池水中反映出來,無論那個季節都很美。如同水芭蕉的花語: 不變的美。

附近的觀光案內所有單車出租,可以環繞いもり池欣賞風景。不過走路也只不過20分鐘。

在いもり池附近藏了5個蓋章,完成後交回觀光案內所可以換領紀念品啊~

拍照完了想坐巴士到苗名滝吃流水素麵,誰知又錯過了巴士,只好到觀光案內所再請人幫忙叫的士了...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妙高高原自然步道

在決定宿泊之時,在平の池溫泉及赤倉溫泉之間猶疑了很多次。

我最想看的是平の池いもり池。但我又想坐sky cable。最後還是選了有露天風呂的赤倉溫泉 ホテル太閣。

還沒有拿出予約書,只是說出我的名字,前台服務員已經知道我是誰了。想必沒有太多外地人會到此吧。

放下行李,看到窗外風景很美。職員說從這裡看出去分別是著名的火打山、妙高山及黑姫山。

話說赤倉溫泉也是妙高戶隱連山國立公園範圍之一。此國立公園包圍妙高山、黑姫山、飯繩山、戶隱山。是包括了長野縣山脈及新潟縣山脈的龐大國立公園。

職員對我說從香港過來又很感興趣,說他20年前也去過香港。

我們原本打算放下行李坐sky cable的,但酒店職員說今天很大風,sky cable要停駛...

我心想,即使sky cable停駛,應該餐廳也有在營業吧? 那裡的風景可以看到雲海呢~ 於是我們便出發到sky cable.

從太閣到sky cable大概走1公里,途中會經過赤倉溫泉街。在溫泉街遇到一名伯伯(他展示了他的Silver Pass,類似我們的長者証給我們看,原來他已72歲了!) 同樣地,對來自香港的我們很感興趣。他住在東京,這次跟阪急ツアー買了套票,來回新幹線車票及2晚住宿竟然只是22000円! 實在是太便宜了。

道別後,我們繼續在溫泉街走,說是溫泉街,其實只有幾家商店賣手信。但街上不時看到又大又漂亮的繡球花。而且這裡的建築物很特別,有著歐洲Fachwerkhauser (Half timber house)的風格。後來看到有個牌子說這裡跟瑞士某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

終於走到sky cable的案內所,餐廳竟然沒有開...我可是沒有吃早餐啊…

原本打算走到赤倉觀光ホテル看看有沒有午餐吃,但那條路好像很斜...

後來我們決定嘗試走<妙高高原自然步道>到いもり池。根據資料,走1小時40分應該便到了。於是便開始了這一趟的探險。

跟姐夫去過上高地、奧入瀨等,妙高高原的自然步道是很不同的。步道是純木林,四周也是樹木。也許沒什麼人走,地上有厚厚的草,就像地毯那樣。讓我們想起哈比人。假有我們擁有如哈比人那樣的腳掌,就可以赤著腳想享受此旅程了。

走到一半會聽到水流的聲音,這是流經妙高山的白田切川。整條山路沒有一座橋,只是有幾塊木板給你跨過河流。後來再看資料才知道原來這上水漲時是很危險的。

沿途不時有蝴蝶在旁邊一起前進,地上也不是看到松果及野菇。可能是有河川的關係,走得很舒服。

但走到某個地方,但到樹上掛著一個鈴。寫著<趕熊之鈴>。原來這裡有熊啊… 我搖了幾下鈴,朋友問我熊不是知道有人在附近就會出來嗎? 我說根據我在漫畫學到的,手上帶著鈴鐺,熊就會遠離了。因為熊不喜歡人。最終,我們沒有遇到熊,連兔子也沒有看到。

以往我看日本地圖說走1小時40分鐘,往往2小時也完成不了的。今次竟然真的在限定時間完成了!

前往妙高高原/赤倉溫泉

從上野坐長野新幹線,右邊有漂亮的山脈,最美的山峰應該是群馬縣的淺間山。
而左邊遙遠的山脈則是富山縣的立山黑部。不過,距離實在太遠,即使槍岳有3180米高,這麽遠也很難分辨出來。

在長野駅轉乘しなの(信濃町)線後,右邊是斑尾高原,左邊則是飯綱高原、黑姫高原、笹ヶ峰高原以及妙高高原。

原本我是打算坐首發新幹線到妙高高原,再在妙高高原迎接從松代過來的朋友。過移民局的時間太長,害我坐不到首發... 最後是朋友比我早到...

無論你是想前往<赤倉溫泉>還是<平の池溫泉>,你都必須在しなの線的妙高高原下車。位於北陸新幹線的上越妙高是沒有巴士到妙高山上的景點的。

然而,從妙高高原到山上的巴士非常稀疏... 像我1003 到達妙高高原駅,竟然完全沒有一輛巴士可以接駁。前一班是0943開出,下一班是1121... 這個巴士時間表是以什麼基準來定的呢Orz...

出了火車站向右走,有一間細小的觀光案內所。裡面有4個印章可以蓋印。取了地圖及sky cable的優惠劵,我問職員可否幫我叫的士。

在等的士的期間,跟職員聊起天來。他問我們從那裡來,又問我們為什麼會來這裡。我告訴他我們是從香港來的。他說還真罕見呢!(這句話我從到達新潟的第一天,到我離開新潟的那一天,每天都聽2~3次...)

然後他取了一本Japan Walker出來,原來之前有介紹過妙高滑雪場呢~

說著說著的士就來了。最後他讓我挑了5張明信片(免費的啊~),我們就出發去赤倉溫泉。

妙高山作為靈山,古時是禁止進入的。後來得到高田藩的努力開發,從地獄谷引湯成功,才得以在赤倉溫泉一帶建起溫泉街來。

從車站到赤倉溫泉需要2000日圓呢~

新潟縣: 越の国

新潟,潟(粵音: 識); 意即聚起來的水。新潟市的附近有兩條河流,一為信濃川,另一條為阿賀野川。這兩條河川都是經新潟市一帶流進日本海。

兩條河流也帶來了大量的河水砂土。砂土大量地堆積在平野上,形成了砂丘。例如柏崎的荒浜砂丘、新潟市的片町砂丘及新潟砂丘。

也就是說: 這些砂土把日本海填滿了,露出新的土地來。完全是天然的填海工程。

河水在砂丘上因排水不良,形成了濕地、沼澤、潟湖。這些潟湖就是新潟地名的來源。

在新潟,偶而會看到“上越地區”、“越後國”等名字。到底“上越”、“越後”分別是指什麼呢?

越前、越中、越後是藩的名字,換算今天可解釋為縣。
- 越前國 = 福井縣
- 越中國 = 富山縣
- 越後國 = 新潟縣

至少上越、中越、下越是新潟縣的地區名字。
上越指妙高市、高田市、直江津市一帶
中越指越後湯沢、長崗、小千谷、三条一帶
下越則指新潟市、燕、村上一帶
在下越、中越、上越以外,還有佐渡。

新潟縣位於甲信越一帶。北面是山形縣,東面是福島縣,西面是富山縣、群馬縣、長野縣。

今次主要觀光地點為:
上越 - 妙高高原、高田、鵜の浜
中越 - 松代、十日町、下条飛渡、松之山、越後湯沢

由於新潟面積很大,海岸線也很長,要走完整個新潟縣真的需要很多時間。我希望下一次可以到下越(新潟市、村上)、佐渡一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