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稽古納め-福柚子(三英堂)

來到12月, 大多的茶席, 都會掛上"無事"的掛軸.

一方面為了一整年平安無事的渡過, 而表示感恩的心情.
另一方面, 因為12月開始, 為了新一年的來臨會很忙碌, 四處奔走. 也帶著希望能順利迎接新一件的盼望.

早前茶室決定12月17日為本年度最後一天上課, 因此特地從日本訂來了和菓子.
12月份的和菓子也有很多選擇, 我選了島根縣松江市三英堂的"福柚子".
據說, 柚子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而柚子的香味有去除邪氣的效用.
古時, 人們會在冬至, 也就是日頭最短的一天浸泡柚子浴. 認為浸泡柚子浴後, 未來一整年都不會感冒.
因此, 我也希望同學在吃了這個"福柚子"後能夠身體健康, 精神抖擻地迎按新的一年.

干菓子則是竹風堂的方寸以及雅風堂的松の子. 竹風堂的方寸, 之前曾經介紹過, 這個落雁大概有100年歷史. 古時的人認為人的心臟大概是一方寸的大小. 看看這個菓子, 是否覺得小了一點呢? 不過, 假如古人認為方寸是人的心, 就不能明白為何說方寸大亂了. 至於, 雅風堂的松の子也在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過了.

2023年1月稽古

日付: 2023年1月14日(土)

時間: 午前中11時~

日本茶道: 應該何時由風炉改為炉

對日本茶道有一點認識的朋友, 應該知道日本茶道在夏天時使用風炉, 而在冬更時會改為炉. 至於什麼時侯應該由風炉改為炉呢? 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說法. 一般來說, 茶道教室在踏入11月就會收起風炉, 改為炉. 也有一些教室是在11月的第一個亥之日開炉. 以2022年來說, 霜月(新曆11月)的第一個亥之日是11月6日. 因此, 我們就決定先不要急著轉為炉.

果然, 11月第一個星期仍然非常炎熱. 11月5日的茶道體驗課, 有兩位學生參加, 我們決定仍是以風炉進行.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 天氣稍為涼快了一點, 於是我們決定在11月12日轉為炉. 那一天, 有四位同學參加體驗課, 我們在床之間掛上楓葉經霜紅的色紙. 以為夏天終於完結了.

誰知天氣只是稍為涼快了一個星期, 接下來的一周竟然再度炎熱, 11月19日竟然有著30度的氣溫...

剛好, 前一晚我在讀"同門11月号", 裡面有以下的記載.

利休は柚の色づく頃、また三代元伯宗旦は吐く息が白く見えるようになれば炉を開く、と柔軟にその時期を示しています...元伯宗旦文書には江岑宗左に宛てた手紙に
"先日、以外あつく侯て風炉上げ侯へ共、又炉二なし侯、利休度々如此侯"

正如前言提及, 開炉的日子是怎樣決定的呢? 實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千利休說過在柚子的顏色變黃之時開炉. 而根據三代元伯宗旦, 開炉的適合時間為: 口中呼出的氣變得白色可見時. 此外, 更有趣的是在元伯宗旦文書, 也就是給其兒子江岑宗左的信件中, 說道: 由於天氣炎熱的關係, 本來已經開了炉, 但決定關上炉, 換回風炉. 在稍後的日子再重新開炉. 千利休有時侯也會這樣做.

因此, 11月19日那天, 我們決定轉回風炉. 在上環的茶室ANZU是使用電炉的. 我們要更改炉及風炉, 只不過是更換一下道具. 但在日本的正式茶室, 是使用灰及炭的. 工程可巨大了. 本來在夏天的終結時, 已經收拾好一切. 又要拿出來使用, 應該是發了很多功夫. 然而, 這樣的對應也是亭主對客人的おもてなし(款待的心), 希望來到的客人感到舒適.

然後, 11月26日又開始轉涼, 我們又轉回了炉. 都差不多踏入12月了, 應該不需要再換回風炉了吧?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感恩節的菓子 - 喜今日 (雅風堂)

常言道說, 日本茶道不單會隨著不同的季節, 使用不同的道具, 讓客人感受到季節性. 更會在特別的節日, 預備特別的道具及菓子. 這陣子是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雖然香港人一般不太慶祝感恩節, 但對我來說, 在接近一年的結束, 好好花時間去回想在過去一年中, 朋友如何關顧我, 陪伴我, 然後作出感謝, 是我從小已經養成的習慣.

前一段時間老師在課上預備了雅風堂的菓子, 隨即愛上了.  雅風堂是一家位於金沢的和菓子店. 在昭和24年(1949年), 還未開始以雅風堂的名字製作和菓子, 當時他們主要製作煎餅及餅菓子為主, 及後也開始製作饅頭菓子. 直至昭和55年(1980年)才正式使用雅風堂此名字, 開始製作不同的高級和菓子.

那一天, 在老師家裡吃的是喜今日. 是一個外表很樸素的菓子. 紅豆的內餡, 裹上了和三盆. 甜點適中, 和三盆香甜. 而且很大塊. 很有滿足感. 看一看包裝紙, 寫著: 喜今日 - 今日の喜びを感謝します (我的解讀是: 為今天所擁有的喜樂而感恩). 心想, 不是很適合作為Thanksgiving的禮物嗎? 於是便訂了這個菓子回來.

此外, 雅風堂還有一個叫松の子的和菓子, 是在松子外面裹上和三盆. 這個真的很好吃. 作為零食, 饞嘴的, 轉眼間一小包就吃完了~ 

我買的這個包裝, 還有一個唐子振出, 順便在課堂上讓學生學習一下怎樣使用振出. 

每年這算時間, 我都會做好座枱曆送給朋友. 最初是因為去旅行時, 跟朋友拍了很多照片, 想著做成座枱曆送給一起去旅行的朋友. 後來想要的朋友越來越多. 這數年, 未能到海外旅行, 但在香港行山, 或走訪不同的地方, 發現香港也很美. 希望你們喜歡今年的禮物. Happy Thanksgiving~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日本秋祭@香港2022

 托了茶室的福, 今年有幸可以參與日本秋祭. 在香港, 日本秋祭是每年的盛事之一. 每一年, 我也很期待有什麼活動. 可惜過去三年, 因為疫情的關係, 很多大型活動都取消了. 今年, 有幸疫情不算太嚴重, 日本秋祭得以在香港順利進行. 

茶室在日本秋祭舉行了兩場茶道體驗. 第一部份由老師向參加者說明茶道的歷史及精神. 簡單來說, 喝茶的習慣在唐代傳入日本, 在宋代時開始流行抹茶的点茶法, 及至戰國時代, 千利休為茶道典定了現時茶道的作法. 在茶道中有一句說話叫 "和敬清寂", 指的是人與人之間應該以和諧的心, 互相尊重, 帶著一顆清寂的態度去喝茶. 茶道中看似有很多繁複的禮節, 然而全部都是基於 "和敬清寂" 的精神. 茶道中分為濃茶席及薄茶席. 濃茶席是把茶做在一個碗內, 所有客人一同分享. 薄茶席, 一般每一位客人向自會有一碗茶. 是次活動也是薄茶席. 由社中的各位示範進入茶室的方式, 如何点茶, 以及作為客人如何吃菓子, 喝茶及欣賞茶具等等的作法.

最後當然還有讓參與者可以一嘗自行点茶的體驗. 

感謝ANZU的邀請, 以及老師的指点, 讓是次活動可以完滿結束. 希望藉著這一次的活動, 讓香港人對日本茶道及日本文化有多一點的認識. 

以下是薄茶席的会記.

令和四年
                   会記
       十月十五日
                            於あんず

薄茶席

掛物       和敬清寂
花           季のもの
花入  うずくまる
香合        朱雕
釜           鬼面風炉釜
 風炉      紅鉢
棚           丸卓
水指        黃瀨戶
茶器        草花七宝
茶碗        黑樂
 替           京燒
茶杓        白竹  銘  好日
蓋置        京燒   
菓子        
あんず姬  利久堂
茶            又玄  小山園








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茶道體驗課反思


不知不覺, 在ANZU已經辦了差不多2個多月的茶道體驗課. 以往老師有辦茶会及茶道體驗, 但我只需要聽從老師的吩咐. 現在要自己一個人去辦時, 倒還真的有點緊張. 幸好ANZU的負責人在課前作了很多預備, 讓我輕鬆不少, 能夠專注在與參與者的交流上.

一開始, 接受ANZU的邀請, 一方面是因為老師的鼓勵,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把自己在學習日本茶道的過程中, 感受到的美好事物與大家分享. 然而, 心中感受到的美好, 要用言語表達出來, 原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例如如何欣賞茶室中的各種茶道具, 形態上也許能說明作法, 但心中的領會及感動, 卻不是2小時的體驗課能辦到的.

跟老師商量後, 茶道體驗課分開兩個部份, 第一部份是為客人示範薄茶的点前. 茶席分開濃茶席及薄茶席, 暫時茶道體驗課都只會辦薄茶席. 說得上是一個茶席, 包括了要使用的茶道具. 在日本茶道中, 茶席會隨著季節而更改道具, 例如夏天會使用有清涼感的道具, 隨著秋天來臨, 茶室內的道具也會添上秋意. 思考每一次的茶席使用的掛軸, 茶道具都是亭主為客人所花的心思. 在有限的茶道具中, 選出最適合當天使用茶道具, 希望來參與的客人, 能享受到茶道的中的樂趣.

示範薄茶的点前, 由運送茶道具, 行禮, 清潔各樣的說具, 才点一服茶出來, 也許不少參與者也會覺得很繁複. 然而, 每一個作法, 背後都有一個理念及目的. 要很這些傳達到給不認識日本茶道的朋友,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 香港人果然是非常好學,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 不時會提出不同的問題. 這樣的交流, 對我來說, 實在是獲益良多. 一方面幫助我反思自己對日本文化的淺薄, 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對茶道的歷史文化要有更加深入的學習. 

第二部分是讓參與者自行点茶. 香港人自幼習慣學茶. 無論是去茶樓喝茶吃點心, 還是在茶餐廳點一杯檸檬茶, 奶茶, 茶在香港就好像我們的生活習慣一樣. 近年來用抹茶做的甜品及飲品越來越多, 香港人對抹茶有了認識, 但對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卻不太認識, 對於如何用抹茶來做茶也很陌生. 但我很他們都很認真的点一服茶出來, 使用不習慣使用的茶筅, 為一起來的朋友, 或者是為自己, 努力点出一碗美味的茶. 就如老師經常說, 最重要的是做出一服美味的茶.

在學茶的路上, 遇見了很多人. 建立了很多美好的牽絆. 老師及她的友人對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及鼓勵. 數年前, 在老師的幫助下, 參加了在京都的講習會. 認識了一班差不多年紀的好朋友, 在學茶的路上互相支持. 跟他們說我在幫助辦體驗班時, 也從他們得到不少意見.

希望我能夠把我從眾良師益友身上所得到的, 分享給來參與體驗的朋友. 在香港如此快速, 豐富的都市, 在茶席中, 希望你能找到一絲恬靜. 進入茶道的世界, 認識和的美.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竹 葉葉起清風

 

近年由於疫情, 無法到海外旅行, 倒多了在香港行山. 原來香港也有不少竹林. 在炎熱的夏天, 汗流浹背, 穿過竹林時,假如迎面送來的一道清風, 頓時帶來一份涼意. 竹林中的葉子隨風舞動, 沙沙作響. 這個畫面, 也許就是就是這句話< 葉葉起清風>的意景吧? 

 

虛堂智愚きどうちぐ禪師是南宋時代臨濟宗的一位禪僧相信大家都聽過一休和尚一休和尚也就是後來的大燈國師他是南浦紹明禪師的弟子南浦紹明禪師曾經在南宋年代拜在虛堂禪師門下除了南浦紹明禪師也有不少日本僧人拜在虛堂禪師門下因此不時會在掛軸看到虛堂禪師的禪語. 

 

< 葉葉起清風>的出處有好幾個其中在<虛堂和尚語錄>卷七有以下的記載: 

 

衍鞏珙三禪德之國清  

 

誰知三隱寂寥中。 因話尋盟別鷲峯。  

相送當門有脩竹。 為君葉葉起清風。  

 

我們再看看<佛光國師語錄>及<元亨釋書>中的記載 

 

<佛光國師語錄> 

一日因做頌送鞏石林, 衍冰谷, 珙橫川三人往國清. 他拈出示老僧. 頌云 

因思三隱寂寥中。 為愛尋盟別鷲峯。  

相送當門有脩竹。 為君葉葉起清風。  

 

<元亨釋書>卷八<淨禪三之三>的釋祖元 

適石帆。石林。橫川三名衲之天台。堂以偈送之。 

相送當門有脩竹 為君葉葉起清風之句。 

 

以我的理解, 當時虛堂禪師居於靈隱寺的鷲峯庵. 有一天, 有三位來先天台山國清寺的僧人來到探訪虛堂禪師. 這三位僧人的名字應該是: 冰谷衍(或者別名石帆?) , 石林行鞏及橫川如珙. 

 

在一段時間過後, 三位僧人要離別之際, 虛堂禪師為三位友人題了一首詩送別三人 

 

誰知三隱寂寥中。 因話尋盟別鷲峯。  

相送當門有脩竹。 為君葉葉起清風。  

 

短短的數字, 已經讓人想像到當時的畫面.  

鷲峯庵前, 虛堂禪師抱著依依不捨的心情, 送別三位友人, 當友人踏進竹林遠去, 一道清風吹進竹林, 葉子隨風舞動, 沙沙作響, 似乎連清風及葉子也加入為友人送行的行列.  

 

<竹 葉葉起清風>這個掛軸常常會在夏天的茶室中看到 

 

一方面日本人在七夕期間有把願望寫在短冊上再掛在竹子上的習慣. 希望藉此舉把自己的願望帶到天上的神明那兒. 

 

其次在炎熱的夏季想起清風拂過竹林竹葉沙沙地作響只是想像也帶來一點涼意. 

 

<竹 葉葉起清風>這句禪語在過去這一年間當我送別友人到他方時腦海中常常浮起的一句話願我的祝福乘著清風一直送你到遙遠的國度.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日本茶道體驗課 - 上環



有一天晚上, 在老師家稽古時, 老師問我, 你有沒有興趣嘗試辦茶道體驗課? 事緣是老師的一位學生在上環建了茶室, 希望老師在那邊教授日本茶道. 由於不想影響原有的課, 老師就推薦我在周末過去幫手. 上周六, 第一次在Anzu負責茶道體驗課。久違的穿上了浴衣(雖然日本的老師特地把絽的和服寄來了香港給我, 但天氣實在太熱,實在無法穿和服安靜地在水屋預備各樣的道具,茶及菓子。等待兩位參加者來臨,她們都是初次參加茶道體驗,所有事情都覺得很新奇。 基本上第一次上體驗課,內容大概是: 1. 如何茶室中行禮(包括跟亭主以及與其他客人的交流) 2. 怎樣吃和菓子(負責人很好,菓子是特地從日本訂回來的。但我忘了拍照3. 怎樣喝茶 4. 參加者會自己嘗試点一服茶 5. Q&A

雖然我仍有很多不足, 但希望我有把茶の湯的おもてなし傳達到給她們. 希望大家都渡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 對日本茶道有興趣的香港朋友們,歡迎預約。我會負責星期六下午的課。Anzu還有華道,和菓子的課,可以參考以下網頁:http://www.anzuhk.com/%E8%8C%B6%E9%81%93
上環德輔道中287-291長達大廈1605室 予約: anzuhk@yahoo.com / WhatsApp to 4445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