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2018年8月のお稽古

お稽古日付:2018年8月12日
場所:九龍灣
內容: 風炉/平水指/割蓋/長緒/大海茶入/四滴茶入(手瓶)/茶巾絞り


今年的夏天真的很熱. 由於天氣很熱的關係, 茶室放一個平水指, 使整個茶室看起來都涼快一點. 在古時沒有冷氣的茶室, 只是更改一個道具, 已經可以讓人帶來涼意.

我並沒有擁有正式的平水指, 這個作為平水指的玻璃大碗原本是家中用來放水果用的. 早前在新加坡受了康子さん的關照, 做了平水指割蓋的稽古, 回港後一直想著自制一個割蓋. 

圓形木板是從淘寶買回來的, 特地拜訪了店家幫我從中間切開分為兩個半圓形.
然後, 再在淘寶的傢俱用品店買了個很古典的金具回來.
組合也是十分簡單, 只是把釘子全部釘好就成了.

不過, 這樣的割蓋不能扣住平水指的邊緣. 在明年再使用之用, 讓我好好把邊邊都磨掉, 做一條凹槽出來吧~ 假如有機會, 還想幫他上漆呢! 

關於割蓋的使用方法, 有以下的次序:
1) 右手的手指輕輕按著蓋的右邊前方 (蓋的6點位置).
2) 左手在蓋的左邊 (9點位置), 拉起蓋子到90度垂直.
3) 右手離開蓋子, 移動到左手的上方, 持著蓋子.
4) 左手向下移動到蓋的前方 (6點位置).
5) 右手輕輕地把蓋子重疊在右邊蓋子上面.

始末後, 動作則是相反的次序.
1) 左手先按著蓋的前方.
2) 右手在右邊(3點位國)提起蓋子到90度垂直.
3) 左手向上移動到右手上方, 持著蓋子.
4) 右手向下移動到蓋的前方(6點位置)
5) 左手輕輕地關上蓋子.

平水指割蓋的飾り方法只有2個.
A) 柄杓 + 蓋置.
B) 畳袱紗 

由於平水指一般的尺寸很大, 而且很深, 所以不一定要用水次來添水. 可以直接在蓋子上面放柄杓及蓋置. 


假如不放柄杓及蓋置, 均可以去水次來添水, 最後把袱紗摺起來, 做成蟬的樣子. 放的時間, 蟬的頭部要向右邊.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茶箱点前


去年老師來香港的時候,曾經指導我們如何做茶箱的点前。此後,我一直念念不忘,很想重做這個点前。不過,首先要解決道具的問題。茶箱点前是一個特別的点前,茶箱的道具也有點特別。
茶箱的尺寸沒有特定的。我這個茶箱是訂造回來的,尺寸是22 x 15 x 14 cm.
材料是松木。假如我將來學習了上漆,我會嘗試為這個茶箱上漆。
左上角是稱為"振出"的菓子器。他原本是一個茶葉罐,現在被我用來放菓子。振出一般是放金平糖或納豆等比較細小的菓子。
中間的是茶巾筒,其實是小酒杯來的。被我用來放茶巾。為了防止茶巾的水氣影響茶箱內的其他茶具,所以把疊好的茶巾放在茶巾筒中。
右上角的是茶筅筒。一般是用漆器的。這個是我手縫的。茶筅筒是用來讓茶筅在茶箱巾站穩的。
最下面的是茶碗,然後在茶碗內的是薄茶器。這個形狀的薄茶器稱為棗。棗內放的是抹茶粉。
而斜放的是茶杓, 是用來取茶粉的。
老師曾經說過在表千家中,茶箱不是正式的点前,不需要免狀,也沒有既定的形狀,是比較自由的。
我嘗試憑記憶再做一次茶箱点前。


預備工作:
1) 在道具疊的左上端放好鉄瓶, 打開鉄瓶的蓋子, 退出茶室
2) 在水屋內, 把袱紗攤平送在茶碗內,在袱紗上放裝好抹茶粉的薄茶器。
3) 把裝好金平糖的振出放在左上角。
4) 把茶巾疊好,放在茶巾筒內。把茶巾筒放在茶碗上方的位置。
5) 把茶筅放在茶筅筒內,放在右上角。


点前順序: 
1) 把茶箱放在膝前, 在茶道口行禮.
2) 進入道具疊, 把茶箱放在平時放水指的位置, 退出.
3) 左手持建水, 右手持茶巾皿, 坐在道具疊的中央. 放下建水, 把茶巾皿放在建水之後.
4) 移動至茶箱前, 按打開食籠的做法, 雙手提起頂蓋, 反轉, 放在茶箱的右邊.
5) 其他茶箱一般有中板, 由於我的茶箱沒有, 所以先用右手取起茶杓, 放在蓋子內.
6) 先用右手把振出拿出來, 放在左手上, 轉半座, 把振出放在通疊, 給客人.
7) 雙手取出茶碗, 放在茶箱前左方; 把茶碗內的薄茶器取出, 放在茶箱前的右方; 把茶碗內的袱紗折好, 掛在左腰間.
8) 取茶巾筒, 取出茶巾, 放在茶碗內.
9) 取茶筅筒, 取出茶筅, 放在茶巾上.
10) 取茶杓, 放在茶碗右方.
11) 移動身體到疊的中間.
12) 左手取茶巾皿, 用右手把茶巾皿放在平時放蓋置的地方, 此時行禮.
13) 把建水移前, 三手取茶碗放在膝前上方, 右手取薄茶器.
14) 左手取袱紗, 摺疊好後抹薄茶器, 放在茶箱前左端.
15) 摺疊袱紗, 取茶杓, 抹好 放在薄茶器上
16) 右手取茶筅, 放在茶箱前右端. 左手拿著袱紗
17) 把茶碗拉近自己, 取茶巾, 放在茶巾皿上.
18) 袱紗換右手, 蓋上鉄瓶的蓋子, 把袱紗掛在左腰間.
19) 右手取茶巾, 左手取鉄瓶, 茶巾按在鉄瓶蓋子上, 開始做茶筅どうし.
20) 其他跟薄茶点前一樣.
21) 最後茶碗跟薄茶器放在茶箱前.
22) 取建水及茶巾皿離開.
23) 取茶碗跟薄茶器離開.
24) 蓋上茶箱的蓋子, 在茶道口行禮, 完成.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日本茶道稽古筆記(表千家)初風炉

5月5日是立夏, 5月開始, 進入夏季. 對日本茶道來說, 5月也是換季的月份, 由炉變為風炉. 一般來說, 5月份的稽古, 都是以運び為主的. 意思就是最基本的做法, 把風炉以外的道具, 逐一運送到茶室裡面.
這一天, 我們分別做了濃茶及薄茶的稽古. 之前曾經聽同門說虎屋除了羊羹, 最中也是很有名, 因此, 前陣子從東京回香港時, 特地在成田機場虎屋買了最中, 分別是御代之春(みよのはる)及彌榮(やさか). 夏天的主菓子器會使用陶器, 這次我用了從湯布院的骨董店買回來的有田燒. 我很喜歡這樣的赤絵. 茶是名古屋碧園的瑞雲の昔. 這個茶是老師去年買回來的, 已經喝得七七八八了.

而干菓子是長野縣竹風堂的落雁"方寸". 這個落雁已經有100年歷史. 古時的人認為心臟的大小大概是一寸四方. 一方寸就是一寸四方. 因此, 方寸就像人的心. 方寸大亂這個詞語也就不難明白了.
茶室內一般掛有掛軸. 由於我沒有掛軸, 一直以來我也是用色紙代替. 5月份就會想起菖蒲花. 跟菖蒲花很相似的還有鳶尾花. 菖蒲花的花瓣有一個黃色點, 而鳶尾花的花瓣則是有網紋的. 去年, 在端午節前畫了一幅菖蒲花作為初夏的色紙. 剛好今天的茶杓是畫了鳶尾花的茶杓. 風情十足.
初風炉就是指該年第一次的風炉, 在4.5疊以上的広間茶室, 可以做中じまい. 即是茶碗及薄茶器在最後的收拾時放在膝前, 而非水指之前.

For English, please visit: http://maysan.pixnet.net/blog/post/118451148

한국어의 경우 다음을 방문하십시오: https://blog.naver.com/maysan86/221289422661

日本語の場合は、ここにご覧ください: https://blogs.yahoo.co.jp/meisan0_0/36158406.html